襄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襄阳青少年情绪疏导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服务项目亲子关系

慈恩服务项目

给你需要的专业心理帮助

亲子关系

一般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模式:

第一种: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由于恐惧担心,事事管、时时管,爸爸妈妈做了很多事,孩子成长的效果却不好;

第二种:崇尚西方自有教育或依据经验认为长大就好了。对孩子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由,不闻不问,结果孩子长大了,出现问题却管不了;

第三种:“中庸之道”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优秀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是社会中很亲密的关系之一。它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因为父母和孩子会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需要改变他们和孩子的交往方式,规则以及养育目标。

允许孩子在合理的界限内自主发展。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很多,会和孩子讨论制定规则背后的原因,并且当孩子拒绝遵守要求时,鼓励孩子表达出拒绝的理由,但是,如果孩子的理由不充分,他们会坚持原则并晓之以理。

教养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做出调整。例如,在儿童学龄前阶段,父母对孩子会有很多控制、限制,给孩子更多的指导,当儿童在学龄期时,教养方式转变为更为权威的方式,更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商量。到青春期时,教养方式要变得更加宽容,青少年要学会为他们的决定和行为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同时,每个孩子天生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很活跃,有的很安静,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很快形成了他的生活规律,有的孩子却是夜哭郎,我们把这些特质叫做气质,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也会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气质特点,要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分享几个小技巧:

①不当“裁判”,学做“教练”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的种种言行举止,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裁判”,评价、指导各种标准和要求就随之而来,自己还意识不到,这是很危险的。

首先,尊重孩子的看法、体会孩子的感受;作为父母,往往很忙碌,工作的压力,繁琐的家务,面对孩子时可能只剩下对他的要求,但是想想孩子的心情吧,当他见到你时,只被催促着学习、作业、还有一堆没有完成的任务,体会一下他是什么样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需要在轻松、积极、正面的气氛中才能更好的相处,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父母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的话语,比语言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心不在焉,孩子就会很失望,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感觉不到理解。如果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觉不断地被否认时,就会产生困惑和愤怒。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父母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尝试接纳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会比较能遵守父母为他们设定的界限。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很多父母会问“那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究竟该怎样惩罚呢”。父母可以明确表明自己不同意孩子做法的立场,但是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表明父母的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并且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自然后果例如孩子借东西不还或者损坏,别人就会生气并且可能不会再借给他;当孩子贪玩回家晚,就会发现晚饭已经没有了,他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不整理房间,东西找不到的时候,只能自己整理物品来找到东西。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呵护其自尊,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程度,维护其权利,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避免使用负面的意义和孩子说话,并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父母对待孩子,要像“教练”对待自己的运动员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达成运动员的成长提升目标为惟一宗旨。

②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学会赞美欣赏是爸爸妈妈的重要功课之一。赞美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赞美的到位。

妈妈:嗯,这幅画画的真好!

妈妈:嗯,这幅画画的真好,我尤其喜欢这棵大树,你看叶子画的多好啊,感觉他们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我也喜欢你的用色……

妈妈:那天在学校里,妈妈看见你和同学说话,我觉得真的很骄傲,我听见你问候同学生病的妈妈,我那时就觉得你长大了,将来一定是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你看见了吗?如果我们在赞美叹时,能明确指出原因,明确的说出令我心生赞美的理由,那么你的赞美就能让被赞美的人感受到,这不是虚与委蛇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这对被赞美的人来说是多么感动和开心的事儿,这不仅让他对自己更有自信,也更愿意继续去实践和完善这个价值。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正确面对挫折,具体怎么做呢?

1、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成败观。

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你不可能在所有的竞争中都是强者。比如,幼儿园演出,别人唱歌唱的比你好,但是你画画更好。竞争中输和赢都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应该坦然接受!

追求某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虚荣,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兴趣是一种动力,从中获得快乐。所以,“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

2、认识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进步就是收获。

可能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输不起”的心理阶段,别着急,让孩子慢慢成长,慢慢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

只要孩子勇于尝试,并且付出了努力,那就是很大的进步。我们在竞争中发现了许多的乐趣,玩的很开心,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即便失败,也不代表自己没用,我们要分析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3、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自己对待输赢的态度。

身教大于言传,当父母自己遇到问题时,展现的态度就是很好的机会。比如,妈妈烧焦了一锅菜,与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过没关系,我已经知道秘诀,下次一定能做的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电风扇,屡试不爽,与孩子分享:怎么这么难呢,不过没关系,我再仔细找找哪里出问题了!

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状况时,等他的情绪缓和之后,父母可以情境重现,模拟孩子刚才遇到的问题,示范正确的态度。比如,搭积木,为什么我搭不高呢?啊,我发现了,因为下面的根基不稳,我再来一次,一定能搭好!比如,下棋,你比我快,没关系,我要向你学习!还可以假装学孩子的样儿耍赖发脾气,让孩子反过来安慰你、教育你。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败并不“丢脸”,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会很多东西。

4、游戏可以让孩子感受竞争,尝试“输”的滋味,可以有效利用。

孩子的任务就是“玩”,石头剪刀布,打扑克,下棋,比赛拍球、跑步等孩子乐于接受的游戏方式,通过各种游戏,让孩子有机会在玩乐中尝试“输”的滋味,有一些输的惨痛经验,亲身体会一下内心的失落,这时,家长再给予安慰和鼓励,输赢很正常,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

5、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增加认识,积累经验。

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集体游戏中,孩子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伙伴之间的竞争,面对比赛的规则,面对失败,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力和抗挫力。

6、借助动画片和童话故事,让孩子理解抽象的道理。

给孩子讲道理,要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找一些有关成长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观看,别忘了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讨论:故事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输了?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对不对?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呢?

7、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难题。

输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就失去信心。鼓励和信任,是在孩子经历挫折时,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的东西。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让孩子明白:方法不当、努力不够、条件不足等等都可能引起失败。在“输”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8、为竞争对手鼓掌,向竞争对手学习。

输了之后,不能故意贬低对方,或者心生嫉妒仇恨,

为竞争对手鼓掌,和战胜你的人握手,由衷地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他的长处,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感谢对手,感谢困难和失败,让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失败除了可以显露不足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学会谦虚。

9、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心胸。

要想让孩子“输得起”,就要培养孩子心胸宽广,乐观豁达。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你强,你会在不同的场合承受失败,要平静从容地面对,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微笑着挺起胸膛,看到积极的一面,内心强大,充满希望。

教育孩子,拼的不是权势、财富、地位,而是亲情关系、家庭氛围。良好的庭氛围孩子健康成长很重要的保障。家庭氛围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有良好的习惯。反之,家庭氛围不好,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出现问题。

真正的教育,如同细水长流,是一个持续施以水和阳光的过程。不在黑板、不在书本,而在点滴的生活中。父母教育子女,不是在某一阶段完成,而是伴随我们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页

襄阳青少年心理咨询襄阳心理疏导

慈恩新闻资讯

聚焦行业资讯,实时播报行业动态

Top